01-13

正文 • 第十三章: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疯,还有一群人,为了父辈的光,逆风同行
最后更新: 2025年5月21日 上午11:22    总字数: 1378

那封信没有署名,纸张有些泛黄,边角处还残留咖啡渍。林乐乐反复看着那行字:

 “林致远的徒弟,不只你一个。”

还有那张附上的芯片草图,她一眼就认出,这是父亲当年提出“L-Z-S”并联架构的未公开草稿。图纸上的笔迹并不是林致远的,却注释极其工整,甚至还标明了“乐芯Alpha模型建议走入模块化改构”。

这不是初学者的手法,更像是某位深度参与者的“延伸性设计”。

她没告诉任何人那封信的来处,只将图纸扫描后交给夏子瑜备案。

“有人在默默支持我们。”林乐乐神情复杂。

“或许,是当年被打压的科研骨干?”夏子瑜猜测。

“我不知道是谁,但可以确定的是,我们背后,可能站着的不止是热搜上的‘群众’,还有一群曾经沉默、现在被点燃的人。”

几天后,另一个陌生邮箱发来一封邮件,附件是一份简短的PDF文件。

文档标题:《LZ架构早期项目人员列表(非官方草稿)》

林乐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——里面有十几个名字,其中三位她竟在某些老新闻或公开科研记录中见过,而其中一位,正是当年参与林致远研究室的首席电路工程师——杨启峰。

她迅速展开搜索。

“他后来去国外发展了,传言被技术打压后封口,移居瑞士。”

“如果他还在做芯片,他一定知道整件事的真相。”

林乐乐决定联系杨启峰。

她将过往资料和草图整理好,通过朋友搭线,几经辗转,终于在视频会议中见到了这位鬓发已白的老工程师。

“你是……林致远的女儿?”

“我是林乐乐。”她鞠躬,眼神坚定,“我现在正用父亲留下的技术,与一间科技巨头打着仗。我不知道你是否愿意站出来,但我需要知道真相。”

杨启峰沉默片刻,随后缓缓点头。

“致远那年死得蹊跷,车祸之后他研究室的核心资料被一夜‘收编’,我们这些人都被下了封口协议。”

他顿了顿,抬头看向林乐乐:

“现在,你要开这个头,那我也愿意把沉默撕开。”

当天晚上,林乐乐收到一份完整文件包,内容包括:

- L-Z原始构架团队草图;

- 项目时间线;

- 研究被暂停的会议记录;

- 以及林致远留下的一份内部备忘录——标题为《假如我不在了》。

乐乐看着父亲字迹潦草却依然认真写下的一句:

“我不怕我的研究消失,只怕它被扭曲。”

她再也忍不住,泪水一行行滑下。

第二天,林乐乐在社交平台发出声明:

 “我将启动‘林氏芯计划’,开放与所有曾在L-Z计划参与过的前辈共建平台。”  

“技术不是资本的棋子,应该是科研人传承的火。”

短短两天,已有五位“失联工程师”联系她。

有的愿意匿名提供旧档案,有的甚至愿意回国参与开发。

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。

那些曾经被边缘化的“疯子”,那些被迫沉默的“匠人”,一个个重返舞台,不为名利,只为心中那一点点尚未熄灭的信念。

---

深夜,江屿晨递来一封新通知:

“凌跃科技急了。他们申请专利加速审查,同时计划在下月直接对你提出‘恶意侵权’。”

林乐乐眯起眼,眼神冷锐:

“很好。他们要把我拉进战场,那我就不只是疯了——我要让他们见识疯的背后,还有整个林氏技术血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