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-40
《疾病首部曲:話題炒作女王的自閉專案》 • 第三項專案(3-8)
最后更新: 2025年8月28日 上午2:30
总字数: 2367
三年前,面對前輩不知打哪兒塞來的紀錄片企劃寫手,江懷楨實在很想一口回絕,尤其當對方說出:「不如改紀錄『訃文』與『哀悼文』。」拍攝團隊中幾人顯然不以為然,認為那個叫「孟一繁」的寫手,不懂紀錄片拍攝手法,均露嘲笑神情,江懷楨為了讓孟一繁⋯⋯或說前輩有臺階下,隨口問團隊裡的人,道:「講講你們的看法。」前後幾人敷衍表示:「是可以參考看看⋯⋯但好像沒人拍過喔?」「呃,訃聞與哀悼文是作文吧,拍成紀錄片⋯⋯這個內容能展現多少實際例子⋯⋯。」甚至某些人口無遮攔笑道:「拍『情書』收視率更好!」「『你好嗎?我很好。』哇啊!我那時還沒出生,但國中時候在網路看了好幾遍!」更多人是不予置評,弦外之音──這有什麼好拍的?
眾人沒預料,區區寫手孟一繁,居然毫不客氣懟道:「我相信你們寫情書一定非常用心,因為那關乎被拒絕了,傷得是自尊。可是訃文和哀悼文,承載他人生命消逝的重量,訃文是遺族向親友抒暢對逝者的情感,最後一場陪伴逝者的邀請函;哀悼文則是遺族與逝者最後的親密對話。『你好嗎?我並不好。』遺族會這麼回答你的。」說完話,事實不到一秒,孟一繁就後悔自己說得太重太嗆,正常人際而言,誰都會在乎自己的親人,但她是嚴肅看待這項紀錄片專案,這支攝影團隊大多數人輕浮兒戲,令她十分看不慣,認為他們不夠尊重生命結束前、僅存人間的珍貴價值。事實上開拍後她才驚覺,紀錄片拍攝過程比起商業影視,團隊所承受壓力大上好幾倍,正因為團隊中每個人全直迎社會陰暗處,那藏污納垢的人性寫實,深刻明白誤導後的重量,故久而久之,形成嬉鬧胡說的氣氛,以解壓。
攝影團隊透過相關機構協助和無數次溝通,終於獲得拍攝允許,然而所拍攝的三宗真實事例,充滿諷刺,亦取了極其通俗易記、樸實無華的片名,《江懷楨導演紀錄片:生命最後的文字》,前後總共耗費八個月時間。紀錄片片頭開場旁白,江懷楨磨了孟一繁許久,拱她錄音:
「生命最後的文字會是什麼?遺書?遺囑?或許生命的最後,我們根本來不及留下任何文字。所以人們說,活著的時候寫遺書、立遺囑,是最好的做法,然而,我們只發出自己的聲音,卻未聆聽他人對我們最後說的話──活著的人更重要,不是嗎?縱然他們不知道,我們是否真能聆聽到,但必須讓他們開口說,用力的說,嘶聲力竭、哭喊著說,方能撫平傷痛──這才是我們留給他們最後的關愛。」
「訃文和哀悼文,承載他人生命消逝的重量,訃文是遺族向親友抒暢對逝者的情感,最後一場陪伴逝者的邀請函;哀悼文則是遺族與逝者最後的親密對話。此兩者,才是生命中最後的文字,毫無掩飾地描述出逝者一生面貌,更讓活著的人傳遞情感,教導眾生把握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份。兩者皆大愛人間。 」畢竟開場旁白文字出自孟一繁之手,她唸起來才深具感情。
紀錄片分為上下兩集、共兩部分,前半部上集是三個完整跟貼採訪的事例;後半部下集則是輯錄某些逝者,來不及留下任何文字便離去,攝影團隊訪談遺族單方面,模擬拍攝他們印象中逝者說得最後一句話的場景。原先江懷楨擔心:「說不定觀眾看了這支紀錄片,會感覺晦氣、觸霉頭,給予負評。」讓攝影團隊大為驚艷的是,經過後製剪輯特效,紀錄片內容扣人心弦,且畫面質感絕佳,連團隊眾人都忍不住重看好幾回;甫播出,收視直衝天際,而觀眾給出最有趣的八字評論:「峰迴路轉、柳暗花明。」
至於孟一繁尋找到的三個採訪事例,竟是由SF天合會會長認識的殯儀館業者,間接介紹,當時孟江兩人踏入殯儀館,江懷楨環顧四周後,吐出的第一句話:「天哪,妳認識的都是些什麼人?」
不曉得該不該用粉紅色形容一間合格殯儀館⋯⋯粉紅色靈堂、粉紅色棺材,粉紅色壽衣、粉紅色招魂幡,甚至「金紙」,也破天荒是粉紅色。使江懷楨啼笑皆非,殯儀館派出的禮儀師,當然身穿粉紅色西裝,他向兩人禮貌微笑說道:「孟專員、江導演好,會長雖身陷囹圄⋯⋯依舊掛念孟專員,交代我今天務必為兩位全程仔細服務,任何事宜歡迎隨時詢問。」江懷楨挑挑眉,道:「不好意思噢,不是『服務』我倆、也不需任何『事宜』,我們是想了解你們曾經『幫助過』的那三位先生女士。」禮儀師略一頓,馬上擠出更職業的笑容:「抱歉,說習慣了,呵呵,請隨我來。」兩人跟隨禮儀師前往辦公室途中,孟一繁突然問道:「週年冥祭也不用淺藍色,只用粉紅色?」江懷楨奇道:「什麼意思?」孟一繁解釋:「逝者過世一週年,向親友發出前來參加祭祀的邀約函等,諸類紙箋,習俗定用淺藍色、粉藍色。」江懷楨在腦內想像實物,好像也蠻浪漫。
「孟專員果然專業!不過老闆創立本公司之初,是為了女兒。老闆千金生前喜歡粉紅色,因此老闆破除萬難,不顧業界批評譴責聲浪,以逝者願望為大,打造粉紅喪禮一條龍。」禮儀師感觸說道,江懷楨聞言趕緊說:「貴公司的理念精神,非常適合放入我們紀錄片中,能不能⋯⋯。」禮儀師打岔,委婉拒絕:「本公司本就招人非議,低調些好,多謝江導演美意。」
進入辦公室,禮儀師拿出兩本紀錄簿,說道:「我們篩選出孟專員開設條件的三個案例,並徵求過相關遺族或親友同意,兩位可閱讀資料後,前去採訪⋯⋯不過,只有一個案例願意攝影團隊前往,其他兩個,必須妳們兩人單獨前往。」孟江兩人詳讀紀錄簿,人物皆相當特殊──第一份資料,流浪街頭長達二十年的老街友,替自殺社工寫了哀悼文;第二份資料,受網路輿論折磨而跳樓的女孩,其母發出近乎撻伐內容的訃文;第三份資料,黑道人士為自己舉辦生前喪禮。禮儀師清了清喉嚨,說道:「兩位閱讀資料後,應該心裡有數,這幾位相當⋯⋯不尋常⋯⋯後天就是周先生的生前喪禮,他非常歡迎孟專員、江導演帶領攝影團隊前往採訪拍攝。」